IIIF&清清中心
技术与项目需求信息发布(二)
为充分搭建创新与合作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投资领域之间健康有效的对接、合作与共同发展,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IIIF)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清清中心)推出“科技企业与项目需求信息发布”版块,将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定期发布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委托方技术需求信息等。敬请关注!
项目名称
非静电、全天候合成纤维空气净化材料原创制造商
国家:中国
项目需求:融资
项目所属地:北京/深圳
项目所属行业:新材料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项目规模、主要产品、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市场预测及投资回报分析、风险分析等)
一、团队构成:
董事长:李勃博士
2004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博导,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秘书长,广东省、科技部、教育部“无源元器件及集成”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长。
总裁:房明浩博士
2005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公司总裁。
首席科学家:伍晖博士
2009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材料任博士后,目前担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导,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科技部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新人物(2014)。
总经理:韩若冰博士
2008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上海滴水成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青联委员,浦东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除以上核心成员外,团队还由多位经济学、工学等多专业领域博士、硕士成员分工负责销售、生产、研发、技术、行政、市场、创新等各项工作,整体实力雄厚。
二、技术优势与主要产品:
1、纳米纤维产业化专有技术。不同于传统电纺丝需要高压电源的工艺要求,运用气流辅助纺丝的方式,在室温过程中进行,无需高压,产出纤维均匀可控,拥有工艺更灵活、更安全、扩展性更强以及生产效率更高、体系更多元、产品更丰富的特点。
2、高性能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技术。运用三维空间结构优化增透、复合纳米滤材永久驻极增效、基体复合结构强化及纳米纤维枝接功能组分等具体技术手段,制成的纳米纤维最小直径可达100nm,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对细颗粒物过滤效果远好于传统材料。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物理阻隔效应稳定持久。从原理上避免传统熔喷等静电空气滤料使用过程中由于静电消失而导致过滤效率锐减,从而引发产品性能极具恶化的问题。二是优化空间结构实现更低气阻。通过核心工艺实现纤维的空间结构优化,过滤气阻远低于传统玻纤,大大降低使用能耗。三是节省物料,清洁环保。高性能纳米纤维复合滤材,比传统化纤滤材节省物料30-40%,完全解决玻纤滤料后处理难的问题,大大降低综合使用成本与环境成本。
3、空气滤纸/过滤器、特种滤材/专用净化设备。在高性能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技术基础上,产出纳纤复合滤材、陶瓷纳纤超高温滤材等功能性滤材,纳纤复合抑菌VOCs过滤器、陶瓷纳纤高温/超高温过滤器等功能性过滤器,艾灸专用烟雾净化设备、专用通风过滤安全处理系统等专用净化设备等一系列市场化产品。

三、商业路径:
整体策略:打造专业空净品牌,自主研创铸就差异优势
目前以针对医院、生物制药等领域客户的直销策略为主。一方面通过参展及观展,将产品尽快推入市场,并强化其市场认知。另一方面借助成熟出口渠道,依据ISO16890-2016推进海外空气洁净设备市场业务。同时,进行综合的品牌推广策划,将清华技术与团队进行有效的市场化包装,树立面向未来的科创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产品差异性,与拥有品牌、渠道等优势的合作方联手尽快占领市场。并努力完善产品线,实现产品功能性分档布局,加快新品研发速度。
四、市场前景:
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集中问题之一。其中细颗粒物( PM2.5 )污染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各国或组织机构都对污染物制定了标准空气洁净技术,对于电子、生物制药、核工业等需要洁净空间的领域,颗粒物的存在更将是致命性的。因此以空气过滤为基础的空气洁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述行业。同时将在以建筑物暖通空调为载体的室内空气治理领域迎来更大空间。
空气过滤器是空气洁净技术的主要设备。而空气过滤器的核心部分是各类滤材。据GVR预计,2020年全球空气过滤领域非织造滤材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然而过滤材料的技术高地仍然控制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一直处于跟随阶段,鲜有科技新品突破。
⚫ 玻璃纤维滤材是随着核工业、电子工业发展起来的一种过滤方案,过滤精度高、容尘大、性能稳定是其突出优点,是洁净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石。而玻纤制品容易脆断,较高的阻力和生物不相容性使其难以应用在更多领域,目前在很多场景正在被新型合成纤维滤材所替代。
⚫ PP熔喷纤维滤材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而来,静电辅助过滤机制使其初阻力很低,可以用于民用市场;但最大缺点是其静电容易消退,而光照、湿度、升温等环境因素又加剧其性能恶化,过滤效果持续性差。无法在高湿、高油、高温、光照等条件下使用。国内暖通空调领域大量使用PP熔喷纤维滤材,然而根据欧标EN779-2012,以及最新国际标准ISO16890,过滤器须消除静电后检测其过滤效果。因此国内市场使用的PP纤维空气过滤器绝大多数是不达标准的,室内空气质量暴露在巨大隐患之下。
⚫ 该项目滤材,弥补了两种空气滤材应用缺陷,是兼顾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的新型产品。
鉴于国际标准的实施推升行业技术门槛、国内新风系统的渗透普及空间巨大、复杂严苛的现实场景对过滤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国内医院系统环境改造升级带来需求提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未来每年医院洁净治理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并且增速加快。随着电子、显示面板、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持续进步,我国工业洁净领域设备及材料需求仍在快速上升,同时建筑暖通及民用新风净化市场将迎来更快增长。
目前市场上有效的新型滤材仅有H&V独家的Nanowave材料,采用超细熔喷纤维加特殊结构设计,单品销售额已达数亿美元。而该项目团队的纳米纤维滤材的性能接近上述产品,价格仅为其1/3,因此产品的市场空间空前巨大。
IIIF&清清中心技术与项目需求信息平台:
邮箱:gaona@sem.tsinghua.edu.cn
iiif@sem.tsinghua.edu.cn
并注明合作方向、贵公司简介及联系人、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项目信息由委托发布方提供并负责解释,IIIF&清清中心仅提供信息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不做技术先进性及投资或合作价值方面的倾向性判断。
附: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4月成立,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组成,依托清华经管学院进行建设。研究院秉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探索金融改革,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宗旨,致力于搭建政府、产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投资金融机构的产学研融科研与实践平台,创建产业发展生态圈,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与浙江德清县人民政府共同成立,研究中心由材料学院、经管学院(主要工作由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承担)、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德清相关产业的整体创新研究,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并促进清华大学相关学科建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