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产学研融合作交流的平台作用,即日起,IIIF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技术专利精选信息,尤以清华大学技术专利信息为主,敬请关注。
01
专利名称: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和水分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燃煤烟气处理系统
专利(申请)号:201811594099.7
发明人:李水清;王述浩;段璐;陈红生;卓建坤
摘要:一种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和水分的处理装置,具有一外壳,所述外壳中沿水平方向X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其中,所述第一区中设置有第一管束式换热器和位于所述第一管束式换热器下方的第一集液槽;所述第二区中设置有喷淋设备和位于所述喷淋设备下方的第二集液槽;以及所述第三区中设置有第二管束式换热器和位于所述第二管束式换热器下方的第三集液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和水分的处理方法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处理装置的燃煤烟气处理系统。所述处理装置和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能够对烟气中的可凝结颗粒物和水分进行有效地脱除,减少甚至消除石膏雨、湿烟羽等现象。
02
专利名称:感生电场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专利(申请)号:201810276618.9
发明人:万森;李路明;姜长青;白冰;莫晓龙;申伦豪;张锋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感生电场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计算机设备,通过对所述医疗仪器施加交变磁场。获取所述交变磁场的射频脉冲包络。所述射频脉冲包络与所述交变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场的感生电场包络相同。通过所述输出端的温升变化计算所述感生电场的感生电场功率。根据所述感生电场包络和所述感生电场幅值,获得所述感生电场。所述测量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所述医疗仪器的感生电场。所述测量方法避免了采用电场测量装置通过电缆测量感生电场带来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述测量方法测试得到所述感生电场之后可以通过重建的方式对所述感生电场的潜在风险评估。
03
专利名称: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和独立全向转向的电动车系统
专利(申请)号:201710313647.3
发明人:高政坤;李博鑫;赵雪轩;李奇钟;朱子霖;施炯明;杨昊光;郑钢铁
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和独立全向转向的电动车系统,属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领域,包括车架分系统、能源分系统、工作站、操作分系统、4个相同的车轮单元、4个相同且相互独立的转向分系统、4个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的单边悬架分系统,各分系统均通过机械方式连接;4个转向分系统均匀固定在车架分系统的四角,1个单边悬架分系统与对应的1个车轮单元机械连接后,通过1个在竖直方向上机械连接的转向分系统与车架分系统固定,单边悬架分系统由转向分系统驱动转,车轮单元由固定在单边悬架分系统内的驱动电机驱动;本发明实现了车辆的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进而可实现横向移动、原地转向等与人类行走模式相符的直觉驾驶模式。
04
专利名称:耐热磷酸化酶及其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811541294.3
发明人:王洪钟;黄爱清
摘要:本发明涉及耐热磷酸化酶及其用途。该耐热磷酸化酶具有SEQ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该耐热磷酸化酶可以有效用于甘油葡糖苷的催化合成,酶活力高,制备甘油葡糖苷时酶用量较小,生产成本较低,且甘油葡糖苷的产量较高。
05
专利名称:智能车避障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专利(申请)号:201811481742.5
发明人:李亮;程硕;张文皓;张冰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避障方法,包括:获取本车与前方障碍车的纵向距离;当纵向距离不大于预设的紧急刹车避障阈值时,设置为紧急刹车避障驾驶模式;当纵向距离大于预设的紧急刹车避障阈值且不大于预设的变道避障阈值时,检测本车的侧方预设范围内是否有障碍车;当检测到本车的侧方预设范围有障碍车时,设置为跟车巡航驾驶模式;当检测到本车的侧方预设范围没有障碍车时,设置为变道避障驾驶模式;当所述纵向距离大于预设的变道避障阈值且不大于预设的跟车巡航阈值时,设置为跟车巡航驾驶模式;当纵向距离大于预设的跟车巡航阈值时,设置为循迹驾驶模式。该方法可以在复杂的交通道路场景中保证避障性能同时满足舒适性以及行驶高效性。
06
专利名称:一种热致发声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专利(申请)号:201510705537.2
发明人:任天令;陈源泉;杨轶
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致发声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装置。该热致发声装置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在基底表面旋涂光刻胶,利用有多个成阵列排列的不透光图案的光刻板对基底曝光、显影溶解,以在基底上形成包括多个成阵列排列的柱体光刻胶体的刻蚀掩膜层,然后对其进行刻蚀,以在刻蚀掩膜层和基底之间形成包括多个成阵列排列的锥体结构的基底结构层;去除刻蚀掩膜层后,在基底结构层上溅射一金属薄膜层,并在其上覆盖一通过基底结构层的椎体顶点支撑的石墨烯层;该热致发声装置是通过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该热致发声装置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热致发声装置具有阵列型点一面接触结构,该热致发声装置具有高效的发声效率和发声强度。
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04月01日~2019年04月07日专利公开公告的出版信息。
以上专利技术信息转自清华大学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如欲索取详情,敬请联系:
IIIF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13810443698
邮箱:iiif@tsinghua.edu.cn
网址:www.iiif.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 中文简称:清华产融院 ,英文简称 THU-IIIF)于2016年4月成立,是清华大学校级非营利性学术机构,研究院由经管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能动系、电机系交叉组成,依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建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