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产学研融合作交流的平台作用,即日起,IIIF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技术专利精选信息,尤以清华大学技术专利信息为主,敬请关注。
01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检测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710605832.X
发明人:安雪晖;刘祖光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检测方法:A、在包含有裂缝的混凝土表面喷预定量的液体,在预定时间内通过视频记录该混凝土表面的吸液体过程,并截取视频中预定时间间隔下的帧照片;将在该混凝土表面获取的一组帧照片与该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对应保存到训练集中;根据在不同裂缝宽度处混凝土吸收液体的速率不同,对N个包含有裂缝的混凝土表面区域进行采样,重复执行步骤A;B、将所述训练集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模型,得到训练后的模型;C、为待检测包含有裂缝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水的视频记录,将在该混凝土表面获取的一组帧照片输入所述模型进行检测,得到该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直接地检测裂缝宽度。
02
专利名称:超强碳纳米管管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超强碳纳米管管束的器件或装置
专利(申请)号:201710128785.4
发明人:魏飞;白云祥;朱振兴;谢欢欢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超强碳纳米管管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超强碳纳米管管束的器件或装置。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催化剂涂抹于含狭槽基底上,然后将所述基底和引流件置于反应器中,通入混合惰性气体还原催化剂后,再通入混合反应气体并加热;改通入所述混合惰性气体,降温至室温后取出即得悬空超长水平碳纳米管管束。2)利用两探针于槽中部支撑悬空碳纳米管管束,于两探针两端将管束破断,使其自发弛豫收缩自组装调整初始应力近乎一致即可得超强碳纳米管管束。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碳纳米管管束具有无杂质、无缺陷、取向一致以及连续的结构特征。
03
专利名称:一种耐溶剂耐腐蚀高通量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610459976.4
发明人:石高全;黄亮;高天天;李春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溶剂耐腐蚀高通量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与氨水A的混合液流经多孔支撑膜,所述还原氧化石墨烯在所述多孔支撑膜上沉积,即得到所述复合纳滤膜;混合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流经所述多孔支撑膜。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本发明使用的多孔支撑膜是价格较低的微滤膜,而现有技术常用的是价格较高的超滤膜。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复合纳滤膜有机溶剂通量高,对有机染料的截留率接近100%。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分离层是由溶剂化石墨烯组成,对各种有机溶剂和腐蚀性化学环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04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血红蛋白提高发酵细胞密度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510845454.3
发明人:陈国强;欧阳鹏飞;郭瑛瑛;毅万;李天;兰陆红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血红蛋白提高发酵细胞密度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微生物发酵细胞密度的方法,通过在细胞周质空间表达血红蛋白和/或细胞表面展示(surfacedisplay)血红蛋白,和/或重塑细胞外膜的方法,促进血红蛋白与氧气的接触,从而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实现提高微生物发酵密度。实验证明,本发明构建的工程菌可以提高微生物发酵细胞密度以及胞内积累产物PHB的含量。
05
专利名称:聚四氟乙烯表面修饰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811106703.7
发明人:汪家道;陈朝浪;杜川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表面修饰滤料,包括滤料基底和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层,所述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层由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相互缠绕包裹在所述滤料基底的表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表面修饰滤料的制备方法。
06
专利名称:行车风险辨识模型的标定方法和系统
专利(申请)号:201810433365.1
发明人:王建强;黄荷叶;郑讯佳;李克强;许庆;李升波;王礼坤;谷子青;王嘉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风险辨识模型的标定方法和系统,标定方法包括:S1,通过在试验车上安装信息采集装置,建立车辆平台;S2,采集与时间同步的试验车和环境相关的试验数据;S3,提取不同驾驶人在不同环境中踩下加速踏板、释放加速踏板、踩下制动踏板和释放制动踏板的各个相应时刻,以定义各所述时刻分别对应的风险等级值;S4,获得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中的风险辨识曲线,该风险辨识曲线表示随时间的变化驾驶人对风险等级的判断;S5,利用风险辨识曲线标定行车风险辨识模型。本发明通过记录驾驶人对车辆平台的操作,辨识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中对风险等级进行判断的风险辨识曲线,再利用风险辨识曲线图对行车风险辨识模型标定,因此标定出来的行车风险辨识模型能适应不同驾驶人的驾驶习惯,有利于提高行车风险辨识系统的接受度。
07
专利名称:基于等离子体约束腔的微量重金属检测的LIBS系统
专利(申请)号:201610045515.2
发明人:马晓红;宋阳;王锐;赵华凤;张敏;廖延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约束腔的微量重金属检测的LIBS系统,包括样品台、激光器,等离子体约束腔、光谱仪以及数据处理器。所述样品台用于固定微量重金属的待测样品;所述激光器用于根据所述待测样品的预设检测点的位置产生激光;所述等离子体约束腔用于与所述样品台的表面构成一腔室,以将所述待测样品的预设检测点罩设于所述腔室中,并使所述待测样品经过所述激光照射后产生的等离子体辐射光从狭缝中透出。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样品台的表面上设置等离子体约束腔,对等离子体辐射光起到了增强作用,提高了辐射光收集效率,进而提高了系统检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实用性,使LIB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01月21日~2019年02月24日专利公开公告的出版信息。
以上专利技术信息转自清华大学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如欲索取详情,敬请联系:
IIIF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13810443698
邮箱:iiif@tsinghua.edu.cn
网址:www.iiif.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 中文简称:清华产融院 ,英文简称 THU-IIIF)于2016年4月成立,是清华大学校级非营利性学术机构,研究院由经管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能动系、电机系交叉组成,依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建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