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产学研融合作交流的平台作用,即日起,IIIF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技术专利精选信息,尤以清华大学技术专利信息为主,敬请关注。
01
专利名称:一种低收缩超高强混凝土
专利(申请)号:201810731807.0
发明人:张君;张佳佳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收缩超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所述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和沸石粉,所述胶凝材料总用量650~750kg/m3,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超细矿渣与玻璃粉、硅灰,其中水泥占比60%~70%,超细矿渣与玻璃粉、硅灰占比为30%~40%,三者比例为1:1.5:1,所述沸石粉用量控制在250~350kg/m3。所述混凝土引入预吸水沸石粉作为内养护剂,按一定比例替代部分胶凝材料及细骨料,在普通养护条件下可以配制出28天抗压强度130MPa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黏聚性。相比于普通的超高强混凝土,开裂风险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对变形与开裂要求高的桥面铺装以及对强度要求高的高层超高层梁柱等领域。
02
专利名称:高分子材料老化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专利(申请)号:201810507537.5
发明人:杨睿;刘璇;安振华
摘要: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老化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高分子材料老化的检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高分子材料样品水平放置在原位反应模块(1)中,所述原位反应模块(1)放入红外光谱检测模块(37)的检测区域(42);对所述红外入射区域(40)和红外出射区域(41)分别充入吹扫气体进行吹扫;吹扫的同时,打开第一电磁阀(16),所述原位反应模块(1)充入用于与高分子材料反应的反应气体,打开第二电磁阀(19),抽吸所述原位反应模块(1)内的气体;高分子材料样品反应生成气态产物;预定时间间隔连续检测和采集气态产物的红外光谱信号;处理模块(43)基于气态产物的浓度变化数据得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速率。
03
专利名称:CREPT(S145A)突变体及其在抑制肿瘤生长中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810825991.5
发明人:常智杰;丁莉丹;朱丙陶;王银银;任芳丽;杨柳;冯亚瑞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CREPT(S145A)突变体及其在抑制肿瘤生长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将CREPT蛋白质第145位由丝氨酸S突变为丙氨酸A,得到CREPT(S145A)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编码基因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将CREPT(S145A)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获得了稳定表达CREPT(S145A)蛋白的细胞系。通过实验证明:稳定表达CREPT(S145A)蛋白的细胞系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转录和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失去了促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说明CREPT(S145A)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功能。
04
专利名称:动力电池内短路电流的提取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810660711.X
发明人:张明轩;潘岳;欧阳明高;卢兰光;何向明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内短路电流的提取方法。本申请中,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内短路电流的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多个等效的并联支路的电池模组。在外部负载电流等于零的Δt时间内,测量每一个所述并联支路在动力电池电动势作用下的并联支路电流和每一个所述并联支路电流的变化量。根据各个所述并联支路电流的变化量计算各个所述并联支路中在动力电池电动势作用下产生的均衡电流。通过所述并联支路的实际电流减去在动力电池电动势作用下产生的均衡电流,计算得出在动力电池电动势作用下产生的内短路电流。本方法通过在电池模组运行时的零负载时刻,消除电池模组在外部负载作用下作用下产生的内短路电流和均衡电流。
05
专利名称:面向大规模图挖掘的分布式网络表示学习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711166875.9
发明人:王建民;龙明盛;刘锦韬;黄向东
摘要:本发明涉及面向大规模图挖掘的分布式网络表示学习系统,其中包括三种分别用于减少内存开销、加速模型训练和提高通信效率的核心优化技术,属于计算机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该系统以多进程的方式运行在集群中,按照性质将进程区分成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负责数据加载以及与服务端进行交互,而服务端负责存储特征矩阵和处理客户端的计算请求。本发明解决了分布式网络表示学习过程中内存占用大和传输数据量较大的问题。特别地,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数据块的边抽样方式、特征矩阵的列划分技术以及基于内积离散化和状态记录的高效通信机制。本发明具有训练速度快、内存占用小、特征表达能力强和能处理大规模图数据的特点。
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12月02日~12月09日专利公开公告的出版信息。
以上专利技术信息转自清华大学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如欲索取详情,敬请联系:
IIIF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13810443698
邮箱:iiif@tsinghua.edu.cn
网址:www.iiif.tsinghua.edu.cn
附: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由经济管理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热能工程系和电机系联合发起成立,以文、理、工多学科交叉开展产业创新研究。研究院将构建一个汇聚产业从业者、政策分析师和学者的思想交流平台,总结提炼经验、创造思想。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国家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2016年1月28日
“希望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能探索出一条结合金融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升级之路,为我国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战略服务,提升清华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贡献度。”-----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2016年4月23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