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F行业分享会第四期:捷通华声——灵云人工智能的产业化探索

2018年8月30日晚,IIIF第四期行业分享会邀请清华校友企业、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毅做主题分享,他结合捷通华声的企业成长,探析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赵世磊、财新智库首席运营官叶桐、IIIF执行主任刘颖、格局商学大客户负责人梁悦等近20位嘉宾参加讨论。活动由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高娜主持。

张连毅首先介绍了捷通华声的发展历程。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 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推出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全面开启了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实用化进程。历经十年发展,捷通华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语音合成、手写识别技术在语音交互、模式识别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50%,成为国内第一家倡导并同时提供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手写识别、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

0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毅做主题分享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2011年,捷通华声推出全球首个全方位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灵云平台(aicloud.com)。该平台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有效整合,实现并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 2014年,灵云平台面向产业全面开放,并以“云 + 端”方式,为产业界提供语音合成(TTS)、语音识别(ASR)、麦克风阵列(SMA)、手写识别(HWR)、光学字符识别(OCR)、人脸识别(AFR)、声纹识别(VPR)、指纹识别(FPR)、自然语言理解(NLU)、数据挖掘(DM)、机器翻译(MT)等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灵云平台通过服务百度导航、导航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汉字英雄、灵云输入法等移动应用服务,及服务京东商城、携程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使大众充分体验到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现代生活所带来的轻松与便捷,被业界评为“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 借助与数以千计的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捷通华声与合作伙伴们构建起一个健康繁荣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发展进程中, 捷通华声也非常注重产学研交流合作,与清华大学在技术研发领域密切合作,双方还共同创立了“清华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结合转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提升了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界的影响力,对构建高校学科领导地位提供帮助。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张连毅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他说,从最初的图像识别,到开启智能语音新天地并进入商品化时代,再到今天的智能语义时代,以及正在崛起的智能生物特征识别,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这些层出不穷的技术将席卷社会。正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的这种战略性认识,捷通华声提出让“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愿景。张连毅强调,人工智能不是颠覆性的,而是为需要它的产业赋予能量。他举例说,如智能客户服务系统,可以针对60-80%客户咨询问题。智能语意分析,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张连毅认为,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将是下一个风口,而推动物联网技术爆发的正是人工智能,未来将围绕人与物的交互催生很多新技术应用,在没有键盘、鼠标等的输入设备下,依靠人的语音、图像与物体之间产生交流和互动。张连毅进一步指出:“清华大学可谓中国人工智能的源头,学科覆盖最全、师资力量最强、产学研的道路最完整。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朝着产业化道路不断迈进,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步入世界同行的第一方阵行列”。

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如何看待技术转化,企业技术创新选择以及产业与资本有效结合等问题展开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