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博士做客IIIF第21期茶座,围绕“国家创新战略与企业家精神”发表主题演讲,清华经管学院教授、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光大集团信托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向东、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霖、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李在峰、光耀能源董事长李滨、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喆等来自各领域的20余位嘉宾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本期茶座由研究院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赵刚从历史和全球的角度,充分阐释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他指出:伴随不同国家之间产品、产业和技术的梯次转移,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全球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我国应顺应创新环境变化,借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创新体系,加强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和全球创新。在全面创新方面,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链创新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在研究的同时充分考虑是否能够产业化、是否能够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全球创新方面,既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强中外创新对话,借鉴国际化创新战略,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对外援助与合作,将中国经验推广到世界。他进一步指出,全球创新的核心要素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标准、专利、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创新资源,通过全球布局、全球组织、全球战略等举措来实现和推动全球创新。
赵刚认为,面对未来全球科技创新趋势,中国要积极依靠企业家群体,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他指出:当前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向中,最核心的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而反腐败、知识产权保护和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则是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三大重要举措。国家也出台了科技体制改革等科技计划,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以及人才专项等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
讨论中,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教授认为,发达国家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引领创新方向,随着我国进入转变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的新阶段,应重点培育和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雷家骕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自主创新”和“全球创新”要统筹考虑将港澳和台湾地区如何纳入我国的国家和产业创新体系,发挥它们的创新优势。他认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培育和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粤港澳三地经济基础雄厚,但面临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的发展短板,对此应借助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历史机遇,着重培育和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推动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大集团信托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向东介绍了她在金融行业从事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她认为正是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应用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这些技术汇聚起来对于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光耀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滨呼吁要加强专利保护制度,保护民营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果,他认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与会的各位企业家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在创新和企业发展中的体会,并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