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晚,IIIF第六期行业分享会聚焦“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趋势探析精准医疗产业”,邀请清华校友企业--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军普做主题分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左传长、清华校友总会研究部主任、清华校友行业协会联席会总干事梅晓鹏、清华校友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协会秘书长余永平、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郭海峰、平安银行医疗健康事业部执行董事贾帅、微塞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梅刚武、天津达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征等20余位嘉宾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活动由研究院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许军普首先介绍了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方向,将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坐标轴曲线的形式呈现:从上世纪40年代化疗作为主要诊疗手段,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放疗和联合放化疗,再到上世纪90年代的口服化疗药,直至2000年实现药物治疗中的里程碑式跨越——靶向治疗。许军普认为,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都只能延缓患者死亡时间而无法根治癌症,癌症诊疗领域未来20-30年的发展方向是免疫治疗,是真正有望实现肿瘤痊愈性的治疗,具有划时代意义。
许军普进一步阐明,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免疫治疗的市场和产业也将飞速发展,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目前达到14%,2021年预期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左右,共有1707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而这些临床实验证明癌症存活时间平均达到10年以上,开始真正造福第一批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许军普也介绍了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产业图谱,指出很多创业公司已经介入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领域,很多传统制药企业也主要围绕过继细胞免疫治疗、个性化肿瘤疫苗和免疫检查点单抗三个方向建立并开展自己的药物研发项目。
许军普认为,未来癌症诊疗领域投资机会将与信息数字化密切结合。医学大数据、生物信息、人工智能都必然成为肿瘤诊断的助力,成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癌症治疗从免疫治疗过渡,在生物技术层面由基因组学引领多组学发展,包括表观组学、蛋白组学等等,其核心是收集、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信息,通过多技术联用研究临床疾病。而研究对象也从癌细胞扩展为其生存的微环境,这些重要变化将为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广阔场景,机器可以在诊断方面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在一些人类感到陌生的领域成为专家。
自由讨论阶段,清华校友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协会秘书长余永平以癌症的诊疗行业为例,阐述了精准医疗行业清晰的商业逻辑。他说:从最初的放疗药物、小剂量刺激疗法,到后来引入的姑息治疗,再到逐步深入的精准治疗,治疗阶段技术不断更替,诊断阶段更精准地读取信息,以及随着研究的推进,免疫标识物等领域均蕴含着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而所有的投资和商业行为除了促进和带动精准医疗产业的发展,最终都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微赛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梅刚武介绍了该公司所研发的液体活检技术,该技术借助雅康博搭建的医疗产业平台,能够获取宝贵的病例进行影像学检测,以实现对技术有效性的验证。
清华校友总会研究部主任、清华校友行业协会联席会总干事梅晓鹏代表清华校友总会感谢研究院为校友企业家、创业者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说IIIF沙龙就像一个温暖的家,通过这种开放、分享、交流的活动形式,大家探讨专业、加深友谊,促进合作,非常符合学校倡导并践行的校友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他简要介绍了三创大赛的组织工作和近年来的赛事成果,希望未来三创大赛以及校友会各行业协会与研究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搭建平台,更好的服务于校友、企业和社会。
清华校友总会研究部主任梅晓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