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F行业分享会第二期——技术、产业、资本的战略协调

2018年6月5日,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举行了第二期行业分享活动,摩根资本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蒋海涛围绕“技术、产业、资本的战略协调“做主题分享,清华经管学院朱恒源教授、高峰教授以及中民新能投资集团董事会秘书刘燕等与来自政府、产业界和学界的朋友们围绕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活动由研究院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0IIIF行业分享会现场

蒋海涛认为,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现代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借助资本市场和资本经营手段,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公司战略转型、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优化,乃至交易结构设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蒋海涛结合自身参与国内外企业上市、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的多年经验,重点谈及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实现价值创造。 他认为: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传统产业进行倒逼,从而对整个行业格局进行升级改造。比如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路径。

0 摩根资本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蒋海涛做主题分享

他以互联网和新能源领域为例,指出:互联网就像一个神经系统,把所有产业孤岛串联到一起,激发出协同效应,这就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和升华。而作为后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将会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传统金融的颠覆和升华。有别于基于信息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也有别于传统全球银行清算系统(比如SWIFT),在全球范围将会出现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链接银行、企业和个人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新能源领域中,随着氢能源逐渐步入人类生活,整个产业格局都会发生本质变化。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

蒋海涛认为,在新兴产业格局下,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趋势会愈来愈明显。“在新兴产业培育阶段,借助传统企业的产业平台和盈利业绩,嫁接新兴产业,实现技术、产业、资本战略协同,这样的投资机会更具价值创造的空间”。他进一步解释,“技术路线成功不等于产业路线成功,产业路线成功不等于资本路线成功,技术、产业、资本是三个不同的体系。只有三者有机融合,战略协同,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价值创造。”

他分析指出,最近几年,除了公募、私募和一些产业平台旗下的投资机构以外,资管行业中已经出现多种属性社会资本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政府引导资金作为LP投资者共同以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蒋海涛认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一方面便于金融资本围绕产业投资人熟悉的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寻找投资机会,进行相关投资组合。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也可利用现代金融技术,帮助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最大化。政府引导资金重视产业引导,而非单纯追求投资回报,这将吸引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的倾斜。

“特别是新金融与新产业的融合,将成为资产管理和产业投资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有益尝试”,蒋海涛说。

讨论中,清华经管学院高峰教授认为,产业与资本战略结合创造更大价值,始终要以技术的支撑、商业模式的落地和对赌等交易条件的实现为前提。他以国产技术巨头华为为例,认为华为虽未在金融领域倾注过多精力,但专注于技术深耕仍使他们的产品广受认可,从而获得成功。

高峰说,“技术发展也是我国与美国的博弈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因此在强调产业与金融协同的同时,技术的进步是使得协同红利得以实现的客观前提。”

清华经管学院朱恒源教授认为,身处变革时代,技术、产业与资本协同需要新的战略认知。结合他和杨斌教授新书《战略节奏》中PRE-M模型,朱恒源指出,企业同时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股权市场竞争,投资者要洞悉产品市场中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会,通过整合资源市场,来促进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创造并收获价值。

0清华经管学院朱恒源教授发表观点

中民新能投资集团董事会秘书刘燕认为,技术、产业与金融的合作,是在国内融资环境受股市二级市场分化和融资结构影响、国家继续推进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提出的。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通过平台式运营推进产业互联,将需要较多资本的项目划分并外包到多个小生产商,可以极大缓解厂商的资金压力,更能通过产品集成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中民新能投资集团董事会秘书刘燕参加讨论。

讨论中,来自丹江口的副市长王申谈到欠发达地区如何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机制,发挥“后发优势”, 培育“造血”机制,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新时代信托副总裁边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左传长处长等众多嘉宾也围绕话题发表观点。IIIF行业分享会第二期在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