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F观察:从技术、应用及监管角度看区块链

2018年3月28日晚,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区块链系列讨论第二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及监管等相关问题”在新清华学堂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高西庆,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研究员张陶伟、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教授谢德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康、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燕、清华校友企业代表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凯、美国最大二手电商平台5Mil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亮等众多嘉宾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并展开讨论。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教授郦金梁致欢迎词。高校师生、政府、企业界代表及区块链投资创业者共计120多位来宾参加活动,论坛由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0

郦金梁院长致辞

郦金梁代表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对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深入讨论,多领域、多视角、多层次认识区块链、研究区块链,为理性的应用区块链,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0

陈康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接下来,各位嘉宾分别从技术、金融、应用与监管等不同角度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陈康教授自2007年起致力于区块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为现场观众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其发展。他说:“区块链可以拆分成“区块”和“链”,最大特点是一环扣一环,‘链’就是一连串有顺序的交易。而‘区块’就是将各个交易组成一块,核心问题是如何决定交易过程中下一个块的放置”。陈康认为,传统集中记账的好处是通过某个中介机构如银行,决定下一笔交易如何进行,但区块链没有集中式的中心,理论上就需要通过“投票”来决定下一块交易如何进行,但要确保“投票”的有效性,需要制定剔除“坏人”的分布式共识机制,而在公开网络中,由于难以得知参与交易的总人数,需要通过密码学抽签算法,即所谓哈希算法处理这个问题。陈康说:“区块链总结起来:第一,所有的交易是有顺序的。第二,各个交易分成块。第三,通过抽签的办法决定下一个块是谁。”陈康认为智能合约类似于“日志”,是一个确定性执行程序,以使区块链保持一致。他说:区块链技术并不神秘,只是由于它将密码学、分布式系统和博弈论这三个反直观的理论结合于一身,才成为人们难以理解的事物。

0

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燕女士演讲

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燕女士就“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思想及政策建议”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真正意义是去中介化,她以比特币生态为例,“首先有一个非常中心化的组织来维护比特币代码;其次,由于比特币账本极其庞大,挖矿需要消耗大量内存和电力,普通参与者难以承担,反而催生出专业挖矿的组织和集团。”刘燕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带来两种趋势:一是由于技术优势带来效益的大幅提升,二是这些技术可能导致集中化的财富积累以及技术领先所带来的持续分化。“这是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并要坚决避免的”,刘燕说。

0

CyberMil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亮博士

CyberMil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亮博士分享了他对数字货币与电商红利的看法。他认为,在经常遇到货币波动的跨国贸易中,数字货币可以作为避险资产使用,虽然今天数字货币发展依然缓慢,但他相信区块链、数字货币将成为电商的下一个红利,并且能够创造一种新型交易环境。

0

高西庆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高西庆教授最后做了“拥抱区块链、定义区块链、规范区块链”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基于垄断产生的现有金融系统,进一步衍生出了高成本的中介即金融机构,而带有“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可能颠覆这个已经运行400年的机制。但是,对于区块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金融系统,高西庆指出:“区块链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中介机构完全去掉,我今天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各种机制中间都有一些所谓的中心,比如区块链中的联盟链也是分中心,你不可能把中心去掉。”高西庆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对区块链做出清晰的定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杜绝现有种种乱象。其次,在没有认清区块链之前,建议监管部门应当首先考虑区块链能否带来好处,而不能“只看到坏处就把它毙掉”,他认为由于互联网系统的特点和区块链运作方式,没有办法完全彻底的把区块链毙掉,因此区块链产业就会转移到别的国家去,事实上现有一些国家在创造环境吸引它们,因为这样可以获得规则制定、利益等方面的好处。所以把区块链赶出去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吃亏的。

高西庆认为:目前,多数人并非真正懂得区块链,但是他们企图利用概念赚取钱财。从这个意义出发,定义区块链非常重要。只有定义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才能进一步去规范。他说:“区块链与今天人类保持的交易记录相比,账目数量呈指数倍增长,数量惊人,这种情况下,想要返回追查证据的成本极大提高。尤其对于交易而言,往往存在时间差,使得查找十分困难,所以必须具备相关的规范机制”。

0

圆桌讨论现场

主旨演讲之后,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教授谢德仁、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张陶伟、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凯及卢亮、刘燕进行了圆桌讨论,在刘燕的主持下,几位专家围绕“区块链是技术还是信仰”,“区块链如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效率”,“区块链对目前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激励分配方式将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区块链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击”等话题展开热议。谢德仁从会计学的角度,谈了区块链可能对会计、审计和财务造成的影响,他认为区块链能解决原始交易数据的问题,但是原始交易数据转化成财务报表的数据,可能还是要中心化的,而非去中心化。张陶伟认为,区块链技术要大范围应用,还要继续创新,找到新的技术路径和方法提升区块链的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区块链也只能解决线上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信息不可篡改等问题,但将线下相关内容转换成线上信息,存在“道德风险”造成的造假、欺骗(例如做假账),区块链技术仍旧不能解决。齐凯则认为,从动态来看,既然出现区块链,就不能视而不见,而且随着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产生跨越式的技术发展,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就要颠覆现有观念,动态发展会由量变引起质变,所以区块链既是技术又是信仰。卢亮表示,虽然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但许多大企业开始在技术上有所投入,而当区块链普及后,他相信会带来金融革命,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革命。

活动最后,现场观众与各位嘉宾积极互动,许多出生于90后的区块链投资创业者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向嘉宾一一请教,在意犹未尽的交流氛围中,区块链系列讨论第二场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由清华学生区块链协会、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得到清华校友企业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