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F观察(八):神奇的材料——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李正操教授共同讨论

“ 2017年9月5日晚,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正操教授做客IIIF“创新驱动”主题茶座,以“神奇的材料”为题做主旨演讲,并与到场的近30位来自科技企业、投资、金融及产业创新园区的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茶座由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0李正操教授演讲

李正操教授指出:材料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理工结合特色,材料学在信息、交通、环境、国防、能源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所谓“得材料者得天下”。他说,材料在高精尖领域的提升,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水平,即使材料出现的小小进步,也有可能产生广受大众欢迎的改变。新材料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一直以来作为幕后工作者被大家所忽视,李正操教授用大量的实例展示了材料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手机屏幕从最开始的按键发展到用笔点击屏幕,再到今天的触屏,无一不是材料进步的体现。手机外壳、手机天线、显示材料、声学材料、手机电池等都为构成一件完美的手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航空领域,航天器、推进器、太阳能材料、航空服等,每一部分都由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构成,这些材料颇为昂贵,对技术要求也极高,只有科技大国、强国,才有可能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一种信息功能材料压电陶瓷,通过调整微观结构可以控制压电陶瓷的宏观变量,实现它的功能化。固体电池的研究也是基于车载液态电池应对寒冷气候较差的情况,解决低温传送效率低的问题。“而像核材料中大量使用的石墨材料仍然依靠进口,成为“卡脖子项目”,围绕着材料学科,很多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待我们乐此不疲的挖掘和探索”。

0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热烈交流

李正操教授还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现状,他说:我国材料学发展较晚,1988年清华大学将与材料相关的专业从机械工程、化工系、工物系分离出来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又将材料系发展成为材料学院,之所以宽泛的称为材料学院,就是学校不希望局限或是侧重在科学、工程或技术某一个方面,而是各个方面共同发展,重科学也重技术,重研究也重应用。目前材料学院已是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显微镜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为一体的材料研究中心。科研方向也涵盖极端条件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医学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个方面。经过20多年建设,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最近两次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清华材料学科均被评为全国第一。在2017年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位列世界第9名。

0科技公司负责人向李正操教授请教咨询

围绕新材料的应用及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问题,与会嘉宾结合自身实践,与李正操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力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亚青认为,在科研和企业之间需要一套制度使之紧密联系,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市场、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实验室里的想法和雏形永远不能变成市场上的商品,形成产业化。中科院中科创新园总经理李诗雄谈到企业需求与学者供给之间的矛盾,认为评价体系导致企业和学者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同,使创新创业面临一些困境。北京环宇生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军代表众多科技公司表达了对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的感谢,认为IIIF创新驱动茶座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帮助科技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李正操教授也结合自己承担企业科研项目的亲身经历,回应了大家的疑虑,他指出高校在攻克关键技术难点上具有天然优势,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需要更多的信心和耐心,而高校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更有效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0茶座活动现场

BY

通讯员:贾沛 责编:刘颖 摄影:王建一

附: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由经济管理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热能工程系和电机系联合发起成立,以文、理、工多学科交叉开展产业创新研究。研究院将构建一个汇聚产业从业者、政策分析师和学者的思想交流平台,总结提炼经验、创造思想。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国家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2016年1月28日

“希望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能探索出一条结合金融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升级之路,为我国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战略服务,提升清华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贡献度。”-----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2016年4月23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