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F专题研究(四): 企业创新类型与需求

IIIF专题研究(四): 企业创新类型与需求

IIIF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

 

 

 

 

 

 

编者按

创新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对于创新的含义,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有概念界定,角度虽不同,但规律相通。都是人类运用现有的知识、物质、信息等条件,通过突破性的方法和努力去发现、改进和创造新价值的活动。按照创新所发生的主要领域,可分为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单就企业创新而言,又涉及较多领域与部门,包括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战略创新等,如果泛泛而谈,将所有的企业创新看作同一种类型的创新,不仅无益且十分危险。只有清晰的认知企业创新的类型,才能找准切入口,找到恰当的方法实现创新目标。同时还可以避开惯常的误区---认为只有相关部门的人员才能从事与创新型工作,事实上创新与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全员皆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


重视战略创新

战略谋划是企业灵魂,战略管理关乎企业发展方向。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应着眼于全球竞争,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顾客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效用多少。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要及时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避开变化了的顾客价值,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构造企业生态

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环境。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的生存与发展一样,均是一种“生态关系”。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兴起以及加入WTO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企业要确立“共生”意识,形成和谐的“企业生态”。构建“企业生态”首先是开展协同竞争。企业要超脱传统竞争模式,以合作代替对抗,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实现“双赢”。协同竞争的关键是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要具备创造利益的潜力,趋同价值观,以及能够共同创设有利的合作环境,实现伙伴关系的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其次要开展绿色经营。面对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顺应世界绿色浪潮的大趋势,企业必须改变只顾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社会和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狭隘发展模式,实现经营绿色化,建立绿色企业。企业要研究、掌握国际环保法规,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积极申请和取得环境标志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创新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保证。我国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特点大都为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化模式,正式的沟通渠道,集权化的决策,以及管理环节多,管理成本高,企业效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企业运转节奏大大加快,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而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又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一是扁平化,即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柔性化,即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虚拟化,即通过通讯网络技术,将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调整组织结构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获得知识和信息,并高度重视建立全体人员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使命。


创新人本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战略竞争时代,人力资本将逐步取代金融资本而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人本文化,首先要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强化知识管理

工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增值。其次要善于运用全球信息网,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发掘,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将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


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国家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加快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并相互保障。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机制。制度创新为推进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因此企业创新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本文节选自《谁主沉浮--石榴计划产学研融协同创新调查研究(第一册)》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组织编写 ,叶桐、刘颖、金韬编著。

编 辑:艾 欣

责 编:刘 颖


 

 

清华大学

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