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产业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经济35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社会转型的时期,这个社会转型就是中国从工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国家的转型和发展。十年前就在讲,中国的经济呈现着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巅峰期,服务业的起步期。今天已经不是服务业的起步期,是工业化、城市化基本结束完成和继续进程中,服务业、工业化、城市化叠加,服务业今天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觉得对新常态的认识一定要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所谓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迈进。未来经济增长有三个大的发展动力,我经常讲的是“三支箭”。一个(发展动力),城市化还得继续。钢筋水泥还是需要的,工业对城市化的推动动力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动力没有那么强劲,是最核心的动力之一。第二个(发展动力)是产能过剩(问题的处理)。产业转型只有三条路,“升级”、“走出去”,还有一个就是“淘汰”。所以“走出去”这条路是最重要的。我经常讲,世界有四大改变因素,互联网、全球经济一体化、气候变暖、中国崛起。这四个因素今天深刻地在改变、推动、影响着整个世界。中国崛起是二战后唯一的现象,是唯一的一个成功的农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转变,而且是大(规模)人口国家,是人类的经济奇迹。这是毋庸置疑、不用否定的现实存在。我们今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际是主动地让全球(实现)经济工业化。走出去应该这样认识。第三个(发展动力)是服务业的崛起。今天看服务业和制造业是冰火两重天。制造业一片哀鸿遍野,但是回过来看服务业,比如保险业,我们四年连续高增长。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福利化时代到来了。人们对保障的需求极其旺盛,所以产生了福利的高增长。我想新常态就是向后工业化社会迈进,就是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巅峰期、服务业的起步和高发展期。经济持续增长,未来中国还要持续城镇化,还要实现“走出去”伟大国策,整个世界推动工业化,让全球的人都能够享受工业化的成果。第二,什么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句话来讲,就是市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市场释放。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我们的生产、我们的创新,没有跟上新的需求。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的深化,是市场深刻的变革,这是最核心的。 没有市场的主导,创新是不成的。创新的驱动还是来自于市场。追求新的市场,有新的发展。我们常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什么?企业家精神不是天然的,企业家也没把自己说的很高,就是一个角色。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就要让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就要追求利润。我经常讲,很多高调的企业家说客户第一,也对;说员工第一,也对,但是我想没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客户第一、员工第一都是不存在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一,剩下都是零,这样就有了一千,一万,一亿。你可以说客户第一带来利润,但核心的价值还是股价。第三,今天清华大学产业创新和金融研究院的揭牌很有意义。

经济早期自由竞争的结果,一定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产业整合。当市场饱和的时候,利润来自于什么?就来自于产业的整合,来自于企业收购兼并。很简单的道理,我经营企业的效率比你高,你就应该把这个企业让渡给我,让我来经营,你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且我的效率也更高了。这个过程就是产业整合,就是企业的兼并。企业的产业整合、重组兼并就是进入金融(发展)阶段。因为企业的重组,产业的重组、升级和企业的兼并都是金融的工具。金融是创新,充当了这样一个产业整合兼并的重要作用。最后,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讲我们泰康在做什么,我们在(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北京昌平办了一个养老社区,已经有300人入住,在北京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泰康的战略非常清晰,为日益增长的工薪白领人群提供健康服务。人寿保险公司就是解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生老病死的问题,这就是虚拟的金融方案。我们把虚拟的金融方案与现实的养老和医疗结合起来,最后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这有点像产业垂直闭环的体系。 所谓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一切经济行为创新的本质就是想成功,比别人效率更高,比别人的服务更好,就这么简单。企业家的本质是比别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一切就是这个问题,做不到都是吹牛。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没那么复杂的。同时,今天很时髦的“生态链”其实就是产业整合,就是垂直整合。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产业的升级、整合,企业重组、兼并,整合的阶段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挣更多钱,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竞争力和企业的效率。我借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和老师们进行简单的分享,谈了新常态、供给侧、产业和金融的关系、泰康的实践。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文章来源:陈东升在2016年4月23日清华企业家讲堂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