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谈“新常态下的产业创新与金融发展”

作为产业、企业和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快发展。对于产业和企业来讲,就是要不断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出比别人更好的、比现在更好的产品,才能保持企业长期、持久的健康发展。然而,我认为必须要全方位的创新才会有效果,不但要有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而且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适时创新。创新过早也不会成功,太迟也不好,要适时创新才有进步,才有发展。娃哈哈29年的发展史是不断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我们这些年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产品创新,取得技术市场上的领先,促进了企业发展。在营销上我们也不断创新,建立了自己的批发商网络营销体系。

管理上,我们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销售、财务、人全是总公司统一管理。但我们通过“两化”融合,用互联网的技术,从经销商下定单开始,到组织生产供应、到发货催收、一直到结账全部是信息化管理,效率又高,成本又低。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在饮料行业都是效益最好—— 正是通过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娃哈哈)保持着健康发展。

产业创新,我认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国家号召知识产业创新、大众创新,也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但我认为整个世界、整个国家还没有创新的模式。互联网技术创新也接近尾声,下一步到底是什么技术创新改变世界,我感到从世界到国家,都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方面还要探索。

第二,现在的企业与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不可同日而语。无论经济实力还是技术以及装备水平,中国的大企业确实是有国际水平。而且中国的饮料行业也在引导世界饮料行业的发展。以前我们饮料行业全世界三种口味,可乐、柠檬和橙子,现在口味多种多样。中国饮料业发展了,世界上也跟着学习。第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提出了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发达国家的日子也很难过,而我们的实力增强了,可以通过并购他们高端设备(进行)转移。我到以色列去了一趟,以色列很希望跟中国打交道,因为以色列创新技术是很先进的,但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国家太小了,就800万人口的市场。我去的时候他们表示很愿意到中国来,这就意味着会有很多合作机遇 。“十三五”规划不仅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发达国家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除了美国和日本,世界其他国家都愿意把技术转让出去,这是很好的机会。另外,因为经济不景气,很多科研人才失业,我们引进人才也更加便利。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企业面对市场的不断创新、产业创新。但创新毕竟有一个过程,能不能快速创新得到效果、避免被市场淘汰,是对我们企业创新能力的考验和挑战。至于金融,金融应该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了金融的发展,实体经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金融发展。所以金融的创新要更加谨慎,(应该)先规范再放开。

不可否认,我们的经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以前以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应该现在要转向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有一点措施、政策措施,(不然)转型太慢。我们经常说转型升级,我们的概念比较模糊,大家转什么型,升什么级,一直在叫,但是也没有正确的说法 。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复苏是靠中国的经济拉动整个实体经济复苏,我们绝对不可能靠世界经济的复苏来振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时刻我们必须要立足于自己的发展。再加上我们党发出了号令,要扶贫攻坚,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收入,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已经发出号令,怎么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怎么建立小康社会,大家要行动起来,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行动起来。首先要简政放权,落实审批制度改革,把经济搞活。我认为不给企业松绑就不能搞活经济。我希望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党中央、国务院指令的执行力,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要鼓励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体,应该发挥重要责任。(第二,)要发展财税制度改革,降低税费,提高老百姓收入,拉动内需。一个审批制度改革,一个财税制度改革,两方面做好对搞好经济很关键。(文章来源:宗庆后在2016年4月23日清华企业家讲堂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