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和自主创新

我国正在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时期。当前,要闯过的这个坎儿可能就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下面分四个问题讲一讲我的看法。第一,追赶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出口的拉动。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也到了必须转换的临界。 由于创新驱动转型相对滞后,许多产业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既有产业持续过量的投资,产能超常规过剩,二是很多产业逐渐走到技术的前沿,找到了方向,但大多数企业却没有以自主创新来弥补技术来源的缺口。结果陷入了过度投资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或者开始远离制造业,转而投向虚拟经济。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是截然不同的,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是要改变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为此,应该更加深刻地理解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特点。第一,创新是基于市场导向,由企业家精神推动的增长。 第二,竞争性市场是创新的平台。市场为创新提供导向,是激励和议价变现的通道,是消化试错成本、分散试错风险的重要阵地。 第三,创新是试错的过程。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应该是鼓励,而不是限制新的进入者。第四,创新意味着创造性破坏,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配置和游戏规则。第五,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试错成本低,决策机制灵活,他们承担着新技术、新产品探路者的角色,并为大公司的技术集成进行铺垫。第六,创新的风险性,使它更加依赖直接融资,而非间接融资。灵活的融资方式是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创造更加适应于创新的发展环境,核心是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是以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效率持续提升,而不是量的扩张而获得的增长。如果说,扩张阶段的经济增长基本是各个企业增加值总和的话,那么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则是高效率生产企业、高效率产业的产能和扩张,抵消低效率产业和企业的萎缩和关闭之后的增量。 正是创新所引发的创造性破坏,使新的创新不断取代旧的创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的持续提升。 因此,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就要创造条件,鼓励既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崛起和扩张,同时要为那些辉煌、但已经落后的企业开辟退出通道。目的是使已失去竞争力企业所占有的有效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确保全社会的资源平均效率始终处于上升之中。高效生产力的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的萎缩和退出,将成为新常态。此时,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至关重要,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消除由生产要素流动性的障碍,建立“升得顺利,退得顺畅”的产业生态,保持经济的活力。当前,投资驱动时期的主导产业及其关联部门的衰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境外转移,是GDP增速下降的直接原因,它的影响还将继续。此时,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创新不断培育能发挥引领作风的高增长部门,很难想象,被巨大衰退性产业稀释后的整体增长速度仍能保持中等水平。因此,新常态下的增长前景最直接的观察窗口和政策的着力点,就是经济增长支柱的转型和发展状况。GDP是创新的滞后变量,通常一项创新在完成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五年或十年之后才能体现为GDP,就是说企业今天的表现取决于几年之前埋下的种子,因此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对企业的观察,不应仅关注当期GDP这样一个结果指标,更应该关注的是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那些变量。比如制度环境的改进,研发投入,创新人才的聚集和成长等这些要素的变化。第三,确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

科技型创新企业是从事技术研发、高技术产品生产和科技型服务的一群企业。这类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追求创新性、高技术、高附加值,具有高成长性、高回报率、高风险性的特点。在创新体系中,他们是对市场最为敏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最敢于冒风险的一支力量。在增长方式转型中应该确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产品和产业升级实际上是一个由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的产业链升级所构成的。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自身的生和死在充当着新技术、新产业探路者的角色,为大企业的技术集成创造着基本条件。

第四,创造适宜创新发展的金融生态。

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有更多的资本和资金的流入。 政府应因势利导,进一步鼓励风险投资,特别是早期的天使投资和孵化基金的发展。风险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弥补了银行信贷的失灵,更加不可替代的是他们针对各类项目的市场判断力和专业化的筛选能力,以及他们对创新企业在治理结构、决策、改进、管理等方面的辅导、辅助和服务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对新兴产业的选择、创新前景的认定,不是政府之所长。比如美国的Google、苹果、特斯拉,中国的阿里、小米、大疆等最活跃的创新企业,都不是由政府选择出来的结果,在他们身后却都有风险投资的身影,可以说资本市场发现和培育了这些企业。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资本市场的配置和监管、以及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是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的转型就是资本配置的转型,资本配置转型的进展决定经济转型的进程。近年,我国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有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与创新型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政策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支持体系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技术的生产重要,技术的流通同样重要。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并购市场,使各个阶段的技术连同企业和市场一起,都可以予以变现。(文章来源:陈清泰在2016年4月23日清华企业家讲堂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