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领航企业(五)卓尔不同——瞿晓铧
IIIF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
编者按
清华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滋养了瞿晓铧勤学善思的品质,多元价值观塑造使他从不认为只有成绩好的人才有出息,成才有多种可能性,这也为他后来创办光伏企业“阿特斯”埋下伏笔。清华园“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感召,培养了瞿晓铧坚持跑步和游泳的好习惯,造就了他健康的体魄、充足的精力,以及坚韧的毅力和自律能力。若不曾遭遇2019年5月在宁夏考察沙漠光伏电站时的事故,这好习惯瞿晓铧会坚持一生。但即便是这场意外导致他高位截瘫,瞿晓铧依然保持乐观、坚韧,就如同每一次直面创业波折一般直面人生:瞿晓铧借助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依然站在绿茵场上;他所领导的阿特斯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依然实现逆势上扬,交出亮眼的答卷。自身的机遇让他更能体察残疾人的切身需求,阿特斯目前雇佣了72名残疾人,给予这个特殊群体以机会、关爱与鼓励。
卓尔不同——瞿晓铧
瞿晓铧,江苏常熟人,1964年1月生于北京,得益于其父早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瞿晓铧自出生起就享受着天赐的良好教育氛围。1981年,17岁的瞿晓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跟随老先生们研习物理,瞿晓铧领悟到物理学科的精髓:凡事删繁就简、抓问题实质。
1987年,瞿晓铧大学毕业,赴加拿大留学,攻读应用物理硕士。硕士毕业后,瞿晓铧在多伦多大学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Harry Ruda教授,这位三十岁出头的犹太教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进入贝尔实验室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丰富的经验,且充满创新的奇思怪想。导师给予博士生充分的自主研究空间,很少干预结论,侧重指导逻辑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尽其所能帮助学生开拓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社交圈子。很快,瞿晓铧在导师的帮助下,逐渐开拓了研发和商务视野,慢慢掌握与西方业界同行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他认为沟通的逻辑很重要,要找到互相都能接受的办法,以达成共识为目的,而非采取无意义的对抗,当对方提出质疑时,要避免争吵,而是为其补充新的有效信息。这些都为他以后在商业世界中沟通谈判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瞿晓铧攻读博士学位之余,考取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证券业执照,建立起了金融、投资、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结构,这也为他后来创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奠定了知识基础。
1995年,瞿晓铧获得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有关复合性半导体中的二次谐波和差波效应。上世纪90年代,华人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或美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特别是像瞿晓铧这样的理论物理博士。各种尝试无果后,有一天,他偶然翻看自己的电话号码本,看到一个名字:Frank Zhu,这是几年前他在华人社区活动中结识的人,瞿晓铧就冒昧地拨打了电话,而正是这个重要电话决定了他之后的职业走向。瞿晓铧得知朱博士当时在安大略省电力公司工作,按中国人的说法,该公司是省属大型国企。朱博士也记得当年瞿晓铧作为大陆学生团体代表,为社区做了不少事情,于是让瞿晓铧将个人简历发电子邮件给他。
几天后,瞿晓铧接到一个叫Sam的加拿大籍的菲律宾人打来的电话,说:“Frank把你的简历给我了,我到电力公司总部来开会,你有没有时间过来聊聊?”瞿晓铧坐在电力公司总部职工餐厅和Sam紧张的谈了半小时,等待了两周后,Sam又打来电话说:“公司刚刚收购了得州仪器公司的一项太阳能技术,但以往都是做传统电力业务,没人懂半导体,你来吧!”这机缘巧合似乎是上天安排,瞿晓铧就这样误打误撞,闯进了太阳能行业。
当时的光伏行业尚属新兴领域,不像现在这般火热。但在务实的瞿晓铧看来,行业不分大小,只要认认真真做,养家糊口总没有问题,而该行业兼具高科技和成长性,属于没有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产业,造福子孙后代,值得去做。随着对职业的投入,以及对行业更加深入地了解,他越来越热爱光伏事业,也暗下决心:无论赚钱多少,他都愿意为这项有意义的事业坚守一生。
但仅仅两年之后,安大略省电力公司就结束了和太阳能的‘短暂相恋’,将项目卖给了加拿大ATS公司,瞿晓铧也随之加盟ATS。当时,ATS公司收购了法国里昂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工厂—Photowatt,瞿晓铧受公司委托被,开始不断地往返于加拿大与法国之间。
瞿晓铧在Photowatt公司担任“亚太技术副总裁”,负责管理技术,同时肩负硅材料采购以及亚太市场开发。与先前的工作都与专业或者技术研究相关不同,新职位充分调动激发了瞿晓铧在商业领域的兴趣和潜能。他有机会全方位介入国际最先进的光伏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也开始深入接触采购、市场开发和销售的前后端工作。此外,他也与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从事太阳能、硅材料及清洁能源政策方面工作的同行们有了许多密切合作的机会。
经过三年的拓展和积累,瞿晓铧得到全面成长,但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业务综合的大公司里,太阳能行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规模和前景非常有限。而对于沉浸这个领域已有六年之久的瞿晓铧来说,这项事业是自己希望奉献毕生精力的,他不想就此放弃,于是萌生了自己办企业的想法,恰逢其时,国内对归国创业人员出台了鼓励性政策,瞿晓铧下定决心回国创业。
机缘巧合,2001年,德国大众的汽车太阳能充电器项目,设定了一些基本参数,但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找了五六家公司寻求解决方案,最终瞿晓铧的设计方案被采纳。借助这个机会,瞿晓铧带着德国大众的订单,开始了回国创业之路。在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十几个城市后,瞿晓铧把工厂选址最终确定在了他的祖籍江苏常熟,注册成立了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瞿晓铧一直做着太阳能应用小产品的“小生意”,每年收入在300万美元左右,公司不温不火,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但也没有大起色。2005年,凭借对行业的深入分析和对市场的敏锐判断,他认识到太阳能应用小产品仅仅是最低层级的光伏产品,无电地区的电力化和大型电厂并网才是值得全力进军的方向。他果断转型大型光伏电站组件,也正是这一转型令阿特斯年收入破千万美元,公司由小作坊式向规模化大公司迈进,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中,也一直朝着这一方向默默蓄力。
由于抓住了核心方向,阿特斯创业仅四年就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这样的速度和成就令业界震惊。上市后,瞿晓铧更加理性客观地思考公司未来,审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并用强有力的执行力扎实推进落实。阿特斯采取“纵向集成、终端为王”的战略:在制造业务上,布局偏重后端,产业链配置贴近国际市场;将制造业和电站开发并行;以技术为核心,打造有阿特斯特色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公司以这三个方向为主干,向外扩枝散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行动力,又借助瞿晓铧在海外多年积累的资源与经验,阿特斯开始冲破国内市场,挺进海外,在2007年西班牙光伏市场启动中,瞿晓铧毫不犹豫地跃上了这班快车,由此阿斯特年营收同比增长344%,销售额直逼1亿美元。公司继而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市场布局,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16家光伏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多家分支机构。阿特斯这些生产基地,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领先的成本控制和迅速交付相结合,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他们的太阳能组件产品已经成功销往全球六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近50吉瓦。此外,阿特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项目开发后期的太阳能电站加项目储备总量超过16吉瓦,累计开发、融资、建设、运营、并网的太阳能电站总量超过5.6吉瓦,全球范围内在运行中的公共事业规模太阳能电站总量约537兆瓦。阿特斯提供运维的电站项目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
瞿晓铧认为企业品牌、海外渠道、商业模式差异化是阿特斯的核心竞争力。多年积累培养起来的产业深度、广度,全球的渠道覆盖是阿特斯巨大的资源。阿特斯的商业模式差异化表现在:一是在制造业领域的光伏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二是在能源业务领域,阿特斯向全球出售开发建设光伏电站,目前已在超过20多个国家成功的进行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这些都是阿特斯对抗风险,稳健向前的保障”。
入学清华的第一天,瞿晓铧就牢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并把这八个字作为信条贯穿在企业经营中。瞿晓铧的博导Harry Ruda教授后来被聘为阿特斯的独立董事,他的身体力行也传递给瞿晓铧宽容、严谨、平和的品质,而这些也深深影响了瞿晓铧的商业风格。
作为公司掌舵人,瞿晓铧始终将财务稳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即便在公司效益非常好的时候,也绝不盲目扩张,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但另一方面,在稳健操盘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前瞻眼光,敏锐把握未来的前行方向。瞿晓铧形象地举例说:“当高纯多晶硅一克难求,价格狂飙至每公斤四百美元时,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其价格会在七年后跳水?同理,几年前当阿特斯在光伏界第一次提出‘一块钱一度电’的目标时,多少同行嗤之以鼻?可如今回看,这一目标早已被光伏人轻松跨越。”只有很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认清自我与大势,准确调整方向和战略,才能让阿特斯在太阳能这样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行业中行稳致远。自成立以来,阿特斯历经创业的艰辛,上市的辉煌,股价一飞冲天的兴奋,也积极应对行业调整、产能过剩,在行业巨头相继破产的遍野哀鸿之中坚强挺立。
一路走来,作为光伏人,瞿晓铧与众多同道一样,震惊于产业竞争的“暴力”和残酷,政策变化之无常,同时又发自内心享受着技术进步为太阳能行业带来的无限惊喜。阿特斯从创业第一年大约三百万美金的销售额发展到如今年销售额几十亿美元,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从当初的蹒跚学步,成长为如今执全球之牛耳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今后的路会如何?瞿晓铧认为,首先行业周期性不可避免,诸多问题例如限电弃光、政府补贴延迟、国际贸易摩擦等,无法避免地会继续与产业纠缠。而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更是永恒的主题。但不管道路多么曲折,他始终认为,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将是清洁能源继续展翅高飞的年代,其中飞得最高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光伏行业,还有风能、智能微网、储能、能源互联网,这些领域在他们面前呈现了一个至少万亿美元级的市场,这是中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一个最好的舞台,是中国的资金、人才、技术“天高任鸟飞”的一个最好天地,也是光伏人的幸运时代。他相信,世界能源产业格局也将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重新解构,新的世界能源超级俱乐部将在这个时代产生。中国成功的光伏企业将在这个时代走向世界,超越国别,成为世界的光伏企业,成为这个新的能源超级俱乐部的成员。
2001年创立阿特斯公司之时,瞿晓铧曾给自己写过一段话,“用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清洁更美丽的地球”,这句话后来成为阿特斯的公司愿景,而这句话也和中国向世界承诺的2030减排时间表不谋而合,作为光伏人,瞿晓铧不仅有信心实现这个愿望,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这个承诺。他坚信“whatever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所有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
2020年阿特斯公司年会,瞿晓铧受伤后首次出席员工活动,发表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讲话。他说,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大的坎坷。遇到坎坷怎么办?我在上大学时看过一部苏联电影,叫做《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阿特斯不相信眼泪,新能源行业不相信眼泪。为什么不能随波浮沉?因为我们有追求,也有责任。我对你们有责任,你们对我也有责任。阿特斯走过不少坎坷,也经历了很多辉煌。我相信,有你们的努力,不管以后有多少挑战,阿特斯会始终翱翔在高山之巅,而你们也会带着我一起飞翔。一句“我对你们有责任”,让众多员工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瞿晓铧认为,光伏行业长期基本面依然强劲,为企业收入和盈利增长提供了大量“催化剂”。他对能源业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随着设备成本的降低,阿特斯开发电站项目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公司将继续借助自身全球化品牌、 遍布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稳健的财务实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瞿晓铧为阿特斯选择的企业口号是“卓尔不同”。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考验,阿特斯在他的带领下,目光依旧执着,脚步更加坚定。未来还会有挫折,还会有风浪。如今,瞿晓铧和 “卓尔不同”的阿特斯,依然迎着太阳的光芒,感受生命的奔放,追逐着心中的梦想!
文章来源于《清芬领航企业创新辑录》,有部分删减
编辑:高娜
责编:刘颖
附:《清芬领航企业创新辑录(第一册)》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IIIF)主编的《清芬领航企业创新辑录(第一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十六家清华校友企业的创新创业故事,全面记录了这些企业创办、发展、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十六家企业涉及行业包括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保护、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等。该书通过真实记述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创业现象、创业过程、创业方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等动态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企业家、创业者宝贵的创新精神。并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知创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构成要素、运行体系、内外环境以及创新与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
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