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领航企业(九)用创新铺一条向善的路 —李竹

清芬领航企业(九)用创新铺一条向善的路 —李竹

IIIF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

一条向善的路李竹

1984年,李竹作为柳州市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宿舍同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毕业三十年的校庆上,当年轻的学弟学妹们问道,如何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学长李竹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我身上‘清华’这个标签很深,这些年,我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收获,都跟清华有关。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我自己,那就是:这是一个来自清华的连续创业者,他的最后一次创业,是投资创新创业的年轻人。”【1】无论是创业还是天使投资,李竹都把“善良、简单、快乐”作为与人、与社会交互的态度。

图注: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 李竹


 

01 少年有惑,人生无悔 

1989年,大学毕业后的李竹拿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却因护照没办下来,出国留学的梦想暂时搁浅。随后李竹一边重新申请,一边工作。先后在CIMS实验室、清华大学下属的公司工作,做技术研发及销售等工作,当时市场上硬件升级很快,从PC/XT到286、386,软件也从DOS逐渐转向Windows3.0,个人电脑供不应求,产品利润空间很大。李竹意识到计算机是一个新兴大产业,计算机在满世界卖,但用户买回去做什么?答案是,缺软件。李竹与几个合伙人抓住机遇,开始第一次创业。

“下海这事情符合我本身的生活理念,要做能自己掌握命运的人。几个同学讨论说有一个特别好的创业方向,就是用数据库来管理图象,管理视频,我们应该做这个领域的事。当时我决定不出国,下海了。”李竹回忆道。

华清嘉园紧临清华大学,离北京大学不过千米,这是国内众多创业者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先后走出了校内网、饭否、美团、酷讯、美丽说等互联网企业。

第一次创业,李竹和刘怀宇、刘仁宇、韩武龙、衣丰超等几位清华同窗租了位于华清嘉园对面的清华园宾馆,5个合伙人凑够十万元人民币,一次性交了三万六千元的房租,心疼得全身肌肉发紧。就这样,1993年,懵懵懂懂的创业之路开启。

当时市场上用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数据,如教育软件管理题库、图片,公安软件管理照片、声音、视频。大大小小的数据库系统Oracle、FoxBase、FoxPro 等等都无法支持。

找准市场切入点后,几个同学迅速注册成立了名为“新未来”的公司。起初没有本钱做硬件买卖,只做软件开发,一款是“园丁教育软件”,为中小学管理教务、题库和试卷,并注册了商标;另一款是FBASE多媒体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与各个数据库平台结合,提供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管理图片、声音,既能支持园丁软件的开发,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几个合伙人没日没夜拼了半年,终于卖出了第一套软件,收入一万八千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第一单的顺利出手让大家信心大增,一边完善产品,一边将剩下的钱砸在《计算机世界》和《中国教育报》上打广告,汇款单一张接一张地飞来,公司迅速步入轨道。“新未来”经过几年的发展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软件公司,但创业公司如何做大做强,成了创始团队不断思考的重点。

1996年,清华同方筹备上市,需要扩充国内的IT业务,“新未来”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全国销售渠道正是同方所需要的。罗建北老师作为清华同方的常务副总裁,找到了李竹,提出并购。与此同时,国内另外一家IT行业的大公司,也向“新未来”伸出橄榄枝。

经过协商,罗建北老师真诚地和“新未来”团队沟通,“同方是即将上市的大平台,也是母校的产业。同方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将来就交给你们团队来负责。” 罗建北老师不仅是在校的恩师,更是几个学子的人生引路人,当时清华同方并购条件中给付的现金部分并不多,条件也并非最优厚的,是共同的清华情结让大家达成了一致, 1996年“新未来”正式合并到同方的大平台。清华同方于1997年成功上市。

创业三年,第一家公司被收购,年轻的团队成功获得了第一桶金。而同学们共担风雨、分享成功,形成做企业的契约精神和分享精神,是更大的收获。

图注:在同方软件公司的合影,

李竹(右3)衣丰超(右2)刘怀宇(右1)

1997年到2000年期间,李竹担任同方软件与系统集成公司的总经理,刘怀宇和韩武龙、衣丰超各负责一个行业的业务。刘仁宇担任同方计算机公司的总经理,负责计算机的生产和销售。进入上市公司的平台,第一次管理一百多人,他们要统管公司人、财、物各个方面,更要通盘考虑市场及公司发展。几个年轻人一步一个台阶,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那些年积累的打硬仗的经验和所培养出的视野,成了日后创业发展的奠基石。

通过同方在资本市场上的不俗表现,“新未来”几个创业者获得了回报,也为个人后续发展和天使投资提供了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同方上市熟悉国内资本市场,几个创业者打开IT行业天使投资的视野。当时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天使投资”这个词,出于将投资作为分享行业成长的手段,李竹和龚虹嘉等朋友一起投资了提供IC卡行业解决方案的德生科技,德生科技于2017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这也是李竹的第一个天使项目。

 

02 抱憾而刻 

如果说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的高潮,借由同方平台了解和熟悉互联网,看准互联网的机遇,几个不安分的创业者又开始酝酿第二次创业。

2004年李竹和刘怀宇成立新的公司做网络视频传输,后来成为“悠视网”的前身。“悠视网”是红杉资本2005年进入中国后投资的第一批项目之一,备受资本青睐,当时腾讯最大的投资方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对悠视网也表达出强烈的兴趣,发出了投资意向书,最后敲定由红杉资本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跟投,共投入1000万美元。

2008年“悠视网”出资两千多万元拿下奥运会的网络直播权,正雄心勃勃地大举扩张网络电视平台和发展用户。【2】

但是,金融危机让经济环境信心雪崩。李竹收到了来自投资人的邮件:“所有创始人保存好过冬的资金,从现在开始现金流比母亲还重要。”为了生存,团队必须开源节流,将盈利作为公司第一目标,与现在的不少创业公司一样,裁减人员,想办法赚钱。

为了增加收入,“悠视网”在视频中到处插播广告,还做电视节目的投票互动,也曾一度盈亏平衡,但最终,还是被版权和带宽成本的两座大山压垮。

过早地追求盈利,破坏了用户体验,造成用户流失,无法形成正向的飞轮效应。而竞争对手依靠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多的用户、更多的融资、更好的版权内容,实现了反超和领先。

没有精确把握视频行业是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内涵,对版权的重视度不够,这两点战略上认识不到位,导致“悠视网”2009年以后掉出第一梯队。第二次创业,曾经离创建一流企业只有一步之遥,最终抱憾而归。

“估值比当时其他视频网站都高,当时一点收入还没有。回过头来看,估值高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导致我们后续融资压力增大。”李竹回忆说。

多年以后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李竹说:“对失败的认知,是所有人心里的一道门槛。代价更小的失败,更快的失败,发现错了再试走别的路,这时候创业的成本最低。要允许犯错误,对创业者是这样,对团队是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创新创业,需要创始人自身有强大的学习进化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段创业经历,也使李竹在后续的投资生涯中,对创业者更加理解,多了一份同理心。


 

03 第三代天使投人成长记 

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TMT专委会)是清华大学推动校友创业的一个核心窗口。清华大学校友创业比例并不算高,斯坦福大学应届毕业生是18%,清华大学不到它的1/5。专委会的骨干人士都有一个信念:让清华在中关村有着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地位。

英诺天使基金成立之前,作为TMT专委会首任会长,李竹带领专委会联结起创业者,系统地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专委会成员迅速发展到2000多会员。李竹从2012年担任首届会长,至2016年年初卸任。每个月都举办活动,召开论坛。

当时李竹和伙伴们专程去硅谷考察取经,后来发现为创业者服务需要有孵化加速器,2012年成立了厚德创新谷创新空间,为创业者提供联合办公场地、创业服务。厚德创新谷创新空间运营过程中发现,没有与投资挂钩的创业服务都没有意义,借助清华校友总会TMT专委会生长起来的雏形,李竹、林森、祝晓成几位清华校友开始筹备天使基金。

2013年4月,英诺天使基金正式成立,九年时间,一步步成长壮大,现已成为创投圈中最具影响力的早期生态圈之一。立足于清华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创意“三创”的精耕细作及孜孜付出,其在创投界的影响力,已走出清华,走出中关村,扩展的边界跨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硅谷。

天使投资要逆商业周期而动,这是勇敢者的游戏,与创业公司安身立命一样,每家投资公司也只能寻找一种恰当的生存逻辑。英诺天使基金六周年年会上,掌舵者李竹明确了,英诺经过三次调整升级的清晰定位。【3】

图注:英诺天使基金6周年年会

第一,以长线思维,专注早期,建立生态。英诺在早期有一个长线思维,已经建立了一个创业生态,包括创业服务、创新空间,以及创业社群。英诺创新空间目前已落地北京、重庆、广州、成都等地,签约面积超过30万平米。英诺创新空间既是英诺获取项目的来源,也是投后服务的基地。第二,专业化。建立专业的认知和判断坐标系,确保决策快准稳,投出行业的头部项目。第三,做赋能型天使。投资圈的一个共识是,对于早期项目,有没有投后服务、有没有对接资源和资金,项目的成功率会相差30%,英诺的赋能是要参与价值创造。找到创新创业者,是价值发现,但是在创新者发展过程中也出力、帮忙,一同参与价值创造,这就是赋能。


 

04 天使神之带领业竞合共生 

改革开放40年,“创新”与“创业”两个词始终贯穿其中,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亿万人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动中国经济在一浪接一浪的前赴后继中不断跃升。聚光灯背后的投资人,用自身的格局、智慧、努力与创业者共同书写了无比壮美的历史画卷。

“很多公司英诺投进去的时候价值几千万,怎么成长到几个亿,几十个亿?”对一个投资人而言,被认为在创业公司某个局部某个时点“不可或缺”,就是最大的成就。

2019年1月,天使联合会顺利完成了会员投票的换届选举,第三任会长李竹将会旗交到了继任会长手中。同时,李竹被推举为荣誉会长。天使联合会荣誉主席徐小平评价说:“李竹等天使们对行业的贡献有目共睹,过去两年,协会有了更强的组织感、归宿感,更有活力和向心力。这是天使们合作、交流的根基。”【4】

天使联合会换届,“心”的延续

李竹是天使联合会的第三任会长(任期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甫一上任,他就立定想法:合投、共赢、开放。从优化顶层设计,到选举制度进化、建立数据平台,集众智用合力,让协会上一个台阶,并且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高人加入,推动中国天使投资行业发展。

“我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行业建设活动,英诺不少项目都是与行业内天使合投的,当英诺成功的时候,一定也有其他的天使成功了。”

合投对于硅谷天使投资人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他们的种种经验也证明:合投能加强对被投领域的认知,并减少天使投资的高风险。损失一点份额,带来的却是更多的项目和更广阔的世界。

在做个人天使期间,李竹去过几次硅谷考察取经,对合投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与透彻。回国后,李竹便不遗余力地倡导天使合投。天使投资,本身就是人脉的变现,不管是项目来源,还是投后服务。

现如今,美国千亿市值公司数量是中国的6倍,万亿市值公司数量是中国的7倍,按照如今中国经济6%以上的增长速度,及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看,未来15年到20年,中国将新增10家左右市值过万亿的公司,将成长出100家市值过千亿的公司,这就是全体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机会和希望。

李竹在行业和朋友们当中,乐于助人,也是早期投资圈的一个连接器。“做天使投资,不能只做能赚钱的事,有的事情只要对行业生态有好处,就应该去做,整个行业环境好了,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愿意出来创业,天使投资才更容易成功。”

玲珑初开,百子待落,创投行业诸神之战,竞合共生方能看见新世界。


 

05 莘莘学子,回母校 

英诺基金创始合伙人林森评价说:“李竹在社会活动方面,表现出天才型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英诺基金北京合伙人王晟评价说:“投资的核心是人脉、人品,这一行当特别适合竹总。”

迈出校门走上创业之路,李竹是逐渐成长为带头大哥的。第一次创业,5个合伙人的股份相差不多。“每到一个团队或组织里,逐渐地被大家所认可,这可能跟自己比较愿意帮助别人有关系。当你多做了些事情的时候,对自己是一个锻炼,也就锻炼出更多的能力。”

“创业之初,大家也会发生一些争论,比如赚了钱后要分钱还是继续发展。并购之际,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还是合到清华同方的大平台上。很多事情后来证明我的建议都是对的,慢慢地,就成为领头人了。”

对于母校,李竹虽然毕业,却从未离开,希望为清华的创业生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1年百年校庆,清华校友总会成立了TMT专委会帮助校友创业,李竹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为了帮助校友的原始创新和科技转化,几十位校友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过亿的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并用基金管理费支持开设创业启蒙学分课。

2016年,李竹和校友会发起了一年一度的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征集全球年轻校友的创业项目,每年的总决赛已经成为校庆期间的重要活动。由英诺天使基金发起的“17天使成长营”,每年在清华北大等高校选拔一批硕士博士赴投资机构实习,让他们了解天使投资,发现身边的创新。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冠名教授基金捐赠仪式上,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及英诺天使基金分别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捐赠协议,以赤子之心回馈母校。

2019年,适逢李竹、刘怀宇等从母校毕业30年,他们和其他校友一起,设立了计算机系“84创新未来奖学金”,对在校研究生创新工作进行鼓励。在此之前,他们也曾给清华GIX全球创新学院捐助了第一笔奖学金。

技术创新替代模式创新的时代,优秀创业者将越来越多地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来。颇具学府基因的英诺天使深扎高校和科研机构,挖出了清华汽车系的智行者(无人驾驶),清华电子系得优镓科技(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计),清华计算机系校友组成的阿丘科技(工业机器人视觉)、交互未来(智能交互);还有来自北大、北理工、北航、哈工大、西工大、西交大、中科院等的优秀项目。

在李竹看来,做产品的人经常讲一个词,叫做“工程伦理”,投资人也要有“投资伦理”,要支持那些对社会有责任心的、愿意给创业伙伴和股东们分享利益的、愿意给员工分享利益的创业者。

“‘投资伦理’将是英诺提出并践行的,要投资那些造福社会、改变未来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才是做成big thing。”李竹坚定地说到。

从李竹学长近三十年三次创业的实践来看,他在创业中不只是有独到的眼光和勇敢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于做人的方式:成人达己、豁达开放、乐于分享。做任何事情,其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挫折,但只要坚韧不拔,最终会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到达梦想的彼岸。

用创新,铺一条向善的路,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李竹和伙伴们,正走在一条大路上。

文章参考:

【1】《长风破浪会有时—专访我系1984级系友、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李竹》 2019年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 作者 翁雨琪

【2】《李竹新春致信英诺帮:无论隧道多长,尽头总有光亮》 2019年英诺天使基金

【3】《英诺李竹:天使投资是勇敢者的游戏》 2019年 36氪

【4】《浮云千帆过,青天依旧美 | 李竹,和青天会伙伴们》 2019年中国天使联合会


 

 

文章来源于《清芬航企业创辑录》,有部分

部分片来源于网

编辑:高娜

责编:刘颖

 

 

附:《清芬航企业创辑录(第一册)》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IIIF)主编的《清芬领航企业创新辑录(第一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十六家清华校友企业的创新创业故事,全面记录了这些企业创办、发展、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十六家企业涉及行业包括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保护、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等。该书通过真实记述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创业现象、创业过程、创业方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等动态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企业家、创业者宝贵的创新精神。并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知创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构成要素、运行体系、内外环境以及创新与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

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